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1集课程复讲 |
|
王红学长 |
|
|
感谢老师学长的教诲建议和无私付出!感恩!
“见人善,即思齐”。 看到善的事情,要主动去学习去帮忙并且照着去做。那么首先要区分真善跟假善,否则可能会好心做错事。蔡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判断:
1. 从他的存心去判断。如果一念是自私自利,纵使再有礼貌也是恶;如果一念利益众人,帮助别人,纵使是打人骂人也是善的,所以要从他的存心去判断。
2. 从“是”跟“非”去判断。我们要从大的方向去思考问题,而不是在一个点上。所以是善还是非善,还要考虑到往后的影响性。有些事当时好像是好的,但是往后的害处很多,可能是非善;当时做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同,可是往后却会利益相当多人,间接帮助到别人,那这种事要做,是善。
3. 善有偏有正。比如吕文懿公本来存心仁厚,却因为姑息一个醉汉,而造成他肆无忌惮,更加嚣张,以致后来犯下死刑之罪,结果反而不好,这种情况叫正中偏。另外有个员外当初是怕自己的米粮被抢光,就把家里面仆人组织起来,拿着棍子去处罚抢劫的人,使他们有所畏惧,后来就没有再作乱不敢造次了。心里确实不是为了社会大众,但是后来却影响了社会大众,这叫偏中正。所以善也有正有偏。
4. 善有半有满。能够倾尽所有全心全意,大公无私,这是满善;也是行善但还有求存有私念这是半善。
5. 善有大有小。只要你起心动念是恶纵使没做就是不善。但是一念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着想,这个善就非常大。所以善的大小最重要的在我们的心念。
当我们了解到如何去判断善, 才能够“见人善,即思齐;纵去远,以渐跻”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